现在正是手足口病高发期,如果孩子出现高烧不退、手足口等部位有水疱、吃不下睡不好……那家长就要警惕孩子是否中招了。
拿成都来说,近日就有医生反映,“门诊量明显增大,住院病人也在增加”“最近医院确诊的手足口病患儿明显增多,判断成都目前有手足口病在流行”。手足口病容易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,属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。
什么是手足口病呢?
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,多发生于5岁及以下儿童(尤其是1—2岁婴幼儿)。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,以发热和手、足、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,呈自限性,7—10天病程后痊愈。少数患者会出现脑炎、脑干脑炎、急性弛缓性麻痹、肺水肿、肺出血、心肺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,甚至引起死亡。
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?
1. 接触了被病毒污染的手、毛巾、玩具、餐具等,再经口感染。
2. 通过咳嗽、喷嚏等感染。
3. 食用被病毒污染的水、食物感染。
病毒最爱潜伏的地方
#1人口密集场所:手足口病流行期间(每年的4—6月)尽量不要带孩子去一些大型的、人口密集的场所,如海洋球池、淘气堡等地,减少和病原接触的机会。此外,在托幼机构也要注意好孩子的卫生。
#2卫生间:粪便也是手足口病的一个传染媒介,因此也要注意厕所的卫生,厕所的地面、台面、牙具、用具这些都要定期消毒
#3餐厅:口鼻、飞沫传播是手足口病的一个重点,孩子的餐具一定要定期清洗或者消毒,餐前一定要认真洗手!
得了手足口病怎么办?
1“二摸”“二看”学起来
患儿居家治疗期间,家长及看护人员应密切留意其身体状况,学会“二摸”和“二看”法;“二摸”:摸患儿额头是否高烧,摸皮肤是否发冷。“二看”:看患儿是否精神萎靡不振,看肢体是否颤抖抽搐。
01 | 宝宝体温38.5摄氏度超过三天 |
02 | 有嗜睡、头痛、呕吐、抽搐等表现 |
03 | 心率加快、四肢发凉、出冷汗 |
如发现上述三种症状,应立即将患儿送至医院进行治疗。
2清洁消毒要加强
地面、家具表面、玩具等应每天清洁。被患儿粪便、疱疹液以及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物品或表面也要消毒。
3与其他儿童分开来
家中如有其他儿童,食宿、玩具和生活用品等应尽量分开,同时密切关注其健康状况。
4尽量在家不外出
患儿应尽量避免外出,不与其他儿童接触。
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手足口病?
1勤洗手:大人和孩子饭前便后、外出后要洗手,大人处理完宝宝的尿片、粪便后也应洗手。有效洗手是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手段。
2常通风: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,减少病毒停留。
3吃熟食:不要让宝宝喝生水、吃生冷食物。
4晒太阳:宝宝的玩具、衣服、被褥等要多晒太阳。
5勤消毒:宝宝的餐具、玩具、排泄物、家庭环境等应全方位消毒。
6离病人:不要让宝宝和疑似手足口病、急性胃肠炎的病人亲密接触。
7远人群:手足口病流行期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、空气流通差的场所。
8种疫苗:6个月—5岁儿童接种EV71疫苗能安全、有效地预防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重症和轻症病例。
9强身体:注意孩子的饮食、睡眠,适当锻炼,增强免疫力。
有什么日常消毒防控小妙?
1、传统消毒
传统消毒一天至少两次,还无法保证消杀到位,酒精、含氯消毒剂等时效非常短,特别是在一些公共场合,儿童玩具和用品等,消毒完之后,很多小朋友摸过,效果依然不明显。且每天两次,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。
公共卫生间的门把手、洗手台、水龙头等位置,大人和小朋友都在接触,更是增加了感染的风险。
2、家庭环境长效消毒
洁蕴长效抗菌触媒,颠覆性“防疫”新技术,真正做到持续不间断消毒杀菌,家庭内卫生间、儿童房、客厅等可以全方位消杀;儿童书籍、玩具、衣物、床上用品和学习用具等处理一次可达到持续消毒效果。
作为连接家里和外界的枢纽,家用汽车也可以进行全方位的消杀处理,外界的细菌病毒不会被带入家里。
3、外出便捷及安全消毒
家长带小朋友外出可能会携带各类消毒喷剂或湿巾,这些消毒产品普遍含有刺激性,洁蕴长效抗菌触媒,成分安全,无毒无刺激,经国家权威检测机构检测急性吸入和经口均为无毒,即走即喷,随时随地守护小朋友的健康,在课桌座椅、玩具书籍、卫生间把手等各种能接触的位置,实现轻松安全消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