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冠疫情早已进入常态化防疫阶段,但新冠病毒依然存在突变的风险,防控形势复杂多变,我们依旧不能有“松口气、歇歇脚”的想法。
图:国家卫健委网站截图
2020年2月19日,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印发了《消毒剂使用指南》(以下简称指南),《指南》提出,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,应合理使用消毒剂,遵循“五加强七不宜”,真正做到切断传播途径,控制传染病流行。
五加强是哪五个呢?
五加强
1:隔离病区、病人住所进行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;
2:医院、机场、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环境物体表面增加消毒频次;
3:高频接触的门把手、电梯按钮等加强清洁消毒;
4:垃圾、粪便和污水进行收集和无害化处理;
5:做好个人手卫生。
图:防疫消毒宣传漫画
科学、规范的消毒是切断病毒传播的最有效方法。但是,如何科学、规范地做好消毒工作?选择正确的消毒剂很重要。新型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,温度56℃持续30分钟、75%酒精、含氯消毒剂和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均可有效消灭病毒。但这3类消毒剂的使用都各有特性:
醇类消毒剂(俗称酒精)。常用的为75%酒精,主要用于手和皮肤消毒,也可用于较小物体表面的消毒,家庭和公共场所都可使用。由于酒精具有易燃性,要远离火源;对酒精过敏者慎用;避光,置于阴凉、干燥、通风处密封保存,不可用于空气消毒。
含氯消毒剂。以漂白粉、84消毒液等较为常见,主要用于物体表面、织物等污染物品以及水、果蔬和餐具等的消毒。次氯酸消毒剂除上述用途外,还可用于室内空气、二次供水设备设施表面、手、皮肤和黏膜的消毒,不同场所使用的消毒剂浓度不同。
含氯消毒剂对金属有腐蚀作用,对织物有漂白、褪色作用,因此,金属和有色织物慎用。它也是属于强氧化剂,不得与易燃物接触,应远离火源。
过氧化物类消毒剂。以过氧乙酸和过氧化氢消毒剂为主,主要用于物体表面、室内空气消毒、皮肤伤口消毒、耐腐蚀医疗器械的消毒。液体过氧化物类消毒剂有腐蚀性,对眼睛、黏膜和皮肤有刺激性,在实施消毒作业时,应佩戴个人防护用具。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属于易燃易爆品。
很多人听到这样不能、那样不能,就很头大,觉得一点都不方便,要不就是消毒不到位,要不就是有腐蚀性,因为心理作用都不敢用了。现在有能解决这些问题的小能手——洁蕴长效抗菌触媒。成分安全,无毒无腐蚀性;操作简单,均匀的喷涂于物体表面和环境空间,达到长期消毒杀菌的效果,日常的衣物、书包、手机、钥匙、儿童玩具等都可以直接使用,健康又无毒,也可以对整个室内环境进行消毒杀菌,长效又安全,能带上飞机、高铁、公车等公共交通工具,外出、旅行、乘车,想喷哪里就喷哪里,能有效减少接触性传播和空气传播(含飞沫、气溶胶),预防感染和交叉感染,让您和家人放心、安心使用,健康防疫,远离细菌病毒。